三月三,我们想邀请一千个人共同讲一个故事
“非遗”是这些年的热词,但你知道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非遗项目吗?
1372个。
这是公布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的数字,但它仅仅是列举了国家级的非遗项目,而省级的非遗项目据统计更是达到了13087个,以及还有更多稍小体量的非遗项目藏在各市浩瀚的名录中。
遗憾的是,其中99%的非遗项目我们从未听说。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它不仅仅表明非遗文化往往具有极强的地域特性,因此难以达到全社会的共鸣,同时也坦白了这样一个事实:非遗文化的传承真的太难了。
难在哪里?也许是只有太少的人在关注这件事。
如果,如果能有上千个甚至更多的年轻设计师、民族文化爱好者以及其他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来关注同一件事,思考同一个问题,那么,非遗文化留在世间的印记一定远远不止这些数字。
这一次,AIM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拥有浓厚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气息的地方——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它是中国黎苗文化的归原地,也是2020年海南“三月三”传统节日的主会场。
直到现在,昌江还保留着最原生态的黎苗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节庆、服饰、房屋、图腾、歌舞和婚嫁方式。在这里你可以直接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原来深深扎根在当地人的劳动和生活中。
这样一种“活”的非遗文化也不禁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当下的时代语境中去讲述黎苗非遗文化的故事?如何借助当代青年的新思维和创造力,为黎苗非遗文化带来新的诠释?未来,黎苗非遗文化是否可以融入更普世的理念,在脱离原生区域后还能呈现它的影响力?
这些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逐艺黎苗”三月三非遗文创大赛,能得到更多人的回答。
黎苗非遗文化
▼
黎族和苗族是海南·昌江的世居民族,他们栖居于诗意之上,与自然共生,创造并传承了特有的渔猎文化、山地文化、木棉文化。黎族与苗族的匠人们雕琢着世间万物,每一个作品都沉淀着智慧与坚持:存续三千年以上的原始黎锦工艺;从古至今传承的苗绣技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只传女不传男的制陶工艺;代表黎族传统建筑活化石的船型屋……
据统计,海南黎族拥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就有17个,其中包括竹木器乐、纺染织绣、陶器烧制技艺等等,海南苗族也有苗族民歌这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当然,还有更多藏在海南黎苗日常生活中的、共同体现着海南黎苗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内容,正等待大家去探索挖掘。
AIM挑战
▼
这次竞赛,不只是一次创意设计的简单比拼,我们希望每一位设计师、非遗文化爱好者们和我们一起跨越山海,怀着共情的心灵去昌江观察黎苗的文化万象,带着热爱的心境去体验黎苗的在地生活。当你真正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后,一定能为这片土地的传统再生带来别样思考。
昌江之美在山海,更在于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我们希望参赛者们能沉浸在黎苗文化中,以设计介入的创新方式,贴近黎苗传统的生活场景,通过现代的表现手法、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形式,策划研发一份有趣、有价值、可落地的好作品,赋予黎苗非遗文化全新的意义。
期待你能加入到这次黎苗非遗文创再生计划的行动中,共同成为连结过去与未来的一份子。
大赛征集类型
▼
本次大赛设置三种参赛通道,共同形成“逐艺黎苗” 三月三非遗文创大赛的主题小生态,所有作品需要包含落地、应用、延展的思考内容。
IP形象设计
以海南黎苗非遗文化为背景设计IP形象及完整方案,围绕海南黎苗非遗文化并结合当地特色,设计出属于海南黎苗非遗文化的IP形象及其衍生文创产品,用创意文创设计作品带动海南黎苗非遗文化的发展。创作手法不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动漫形象、影片、平面设计、衍生品、系列海报、纪念品等。
文创产品设计
结合海南黎苗地方特色、深度挖掘海南黎苗非遗文化,为海南昌江现有特色产品及产业制定设计策划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包装升级设计及其衍生品落地推广的完整方案、相关品牌升级的运营方案等旨在带动当地特色产品产业发展的优秀作品。
黎苗体验活动设计
结合海南黎苗非遗文化特色研发设计研学/体验类的产品,如自然教育、户外运动、亲子研学、冬/夏令营等活动类作品。
大赛奖金设置
▼
AIM竞赛优势
▼
我们将为经组委会评审挑选的十五个文创团队的作品提供打样落地的机会,这些作品将直接参与2020年海南黎苗“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中,并在文创市集上集体亮相,直观呈现创意作品的市场价值。同时,所有不同类型的作品均有机会与当地景区形成长期合作,真正实现从设计到落地的突破。
竞赛评委
▼
作品落地性 30%
作品创新性 30%
作品商业价值 20%
作品文化价值 20%
了解更多竞赛信息与下载参赛资料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